
价格是产品得以持续发展的生命线,而窜货砸价则是渠道的顽疾,是企业品牌与市场的杀手。
近两年,各大酒企面对低谜的行业形势,纷纷推出腰部新片品,推新在保持品牌的活跃度与提升势能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。但在当下,核心老品可能是保持业绩增长的重要一环。战略老品不仅发挥着现阶段保量的作用,还是当下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销售业绩来源的重要构成部分,承载着企业的造血功能,从这个意义上讲,应该把核心战略老品的止滑保量工作上升到“保增长”的首要任务当中来。此外,在处理新老关系上,要遵循4/6原则,把40%的精力放在“老”上,把60%的精力放在“新”上,做好新老交替。战略老品畅销品管理,是稳市场求发展,让存量变增量,助力企业逆势增长的法宝。那么如何让战略老品由“畅销”变“长销”呢?其实战略老品畅销”到“长销”,只需五步走:第一,品牌要保鲜,让消费者永远不“小三”。
一个品牌要与产品的目标群体热恋到底,审美不能有疲劳感,让产品定位变为永恒,变亦不变。此外,还要将产品的畅销转化为可感知的“畅销热潮”主张。比如:泸州老窖二曲(下文简称“圆二”)的畅销化管理,其通过畅销品管理,将半个多世纪积蓄的消费者对泸州老窖二曲的“亲民典范”表现为可感知的“畅销热潮”,力促“圆二”从默默畅销数年到发出“圆二”的时代最强音——“圆二是消费者喝出来的畅销酒!”实现了“圆二”产品保鲜。对全国市场而言,“圆二”的畅销化管理为其全国化战略带来市场畅销风潮,让泸州老窖家族其他产品更容易借风起势。
此外,品牌再定位可以焕发第二春。例如,泸州老窖六年陈,从之前的“一路顺,六六顺”品牌定位转变为了“首选喜酒,六年头”,这样就给产品一 个重新定位,带给消费者一种新的认知,因此很容易切入婚宴渠道,现了老品的华丽转身。第二,价格是生命,“小步”快涨才不会老。
茅台从2000年到20 1 1年十几年时间里,只干了一件事,就是提价,提价就是其市场战略。茅台价格从最初的200元涨到了2000元,其涨价也是恰到好处,设想茅台现在还卖200元还会有消费者去购买吗?所以厂家涨 价都是有其战略目的的,经销商应该积极配合厂家顺利实现产品涨价。例如,口子窖5年,一直畅销1 5年,1999年研制成功,是品牌概念、产品包装具有突破性的产品,初步定价78元;在2000年,入市定价68元,试水中高端价位,因为操作空间丰厚,成为主打产品,渐渐跻身安徽酒代表行列;到了2005年年初,在主竞晶高炉家价格下滑失去竞争力后,顺势提价到88元/瓶,占领下一个价格竞争关键点。2008年,在经历两次提价后,口子窖被锁定为中档酒,推出6年、10年、20年等,完成全线布局。
所以战略老品会涨才不老,不涨没形象,不涨没面子,不涨成本高,不涨没空间。那么到底该如何涨呢?第一,看准需求;第二,掌握火候;第三,果断敢涨;第四,小步快涨。例如,在201 0年,小刀每箱提价5元,一年内三次提价,终端售价水涨船高,市场平稳过渡。提价策略为企业市场运作和渠道利润补足空间,终端不涨即失败。所以涨价不能盲目涨,所涨的价格终端必须能接受,切不可一步到位。第三,产品要升级,不“美容”就变黄脸婆。
产品要不断升级,这样才能给消费者带来新鲜感,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入手,来实现产品升级:一是,产品包装要升级。有的产品包装老化,或面临新市场、新渠道以及新消费群体,迫使形象必须要更新。例如,洋河海之蓝面临着产品老化的境遇,厂家及时对外包装进行了升级,外包装的升级对于厂家来说所投入的成本变化不大,但是对消费者来说却是一种“焕然一新”的感受,再次“激活”了这款战略老品。
二是,主推产品要升级。目前,消费群体跃迁,消费水平提升,因此主推产品要跟着升级。例如,白云边9年、12年、15年,这三款产品价格在90-150元,在此之前白云边主推9年,因为其价格在当时属于商务消费的主流价格,但是现在随着消费的升级,白云边开始主推12年,因为这款产品的价格更接近于当下商务消费的主流价格带。
三是,产品组合要升级。一款产品在市场上畅销以后,还要对市场进行新细分,面对新区域、新渠道、新细分人群,产品阵营要扩充。例如,在口感方面要调整度数,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;上下延伸包装,与主流市场的调性相符;实现产品组合化,是需要产品价格往上走,还是往下走等等,这些也是是否能促使老品畅销的关键。
第四,模式要可控,“控价”模式是法宝。
为什么很多老产品想提价提不上来,那是因为很多企业的老产品都是依靠经销商和分销商走量,然而并没有掌控终端,而扰乱市场价格的往往是一些大的终端客户,因此需要“控价”模式,来实现自己掌控终端。例如,泸州老窖六年,近几年价格出现了下滑,因此泸州老窖开始尝试“控价”模式,它在全国寻找了100个县作为重点市场,企业出资金做市场,按照“控价”模式,保证经销商、分销商、终端老板都有钱可赚,这样就维持了其价格,然后顺利实现涨价。所以如果老品想涨价,企业必须得控制终端,这就意味着企业要对终端客户服务到位,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实现涨价,否则很难。
从当前的市场情况来看,战略老产品的营销重心必须转移,要重消费、轻渠道,高端战略老产品,要注重对消费者的引领;中档老产品推广动作,要注重对主题活动下的营销氛围营造并拉动销售;低档老产品,重在全网覆盖,提升渠道推力。此外,还要注意老产品政策节奏要变化,建议针对不同价位老品营销重心的不同,政策的投放力度和节奏也需要变化。比如,在促销时机方面,除了中秋、春节两节集中投放外,可针对婚宴进行阶段性政策投放;促销形式,由“明”转“暗”,逐步增加“模糊”式的促销内容。
第五,管理要刚性,窜货乱价“要人命”
某款产品市场价格如果非常乱,对产品长期发展非常不利,所以想要产品市场价格不乱,企业需要做到四个统一:价格刚性统一,操作相对统一,管理刚性统一,督导常态统一。当然,企业还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市场治理:
一、把市场秩序当做品牌的生命线,由于大众消费品的特殊性,市场秩序是打造伟大单品和密集精耕的必要保障,这也是老产品由畅销到长销的必备前提。
二、刚性市场治理是企业的核心部分,计划——执行——督导——考核,构成营销管理闭环;刚性的市场治理体系是品牌持续增长的关键之一。
三、强力督导是执行力的基本保障,营销指令的落地,市场治理的实现,经销商队伍的配合,离不开强有力的督导机制保障。
价格是产品得以持续发展的生命线,而窜货砸价则是渠道的顽疾,是企业品牌与市场的杀手。所以企业关键的工作是治理窜货,这样才能保证价格维稳。例如,企业在应对窜货时可以分三步走:第一步,事前——合理设计政策:设计合理价差体系,保证各层级合理利润;控制渠道促销力度、频次及执行程度;销售政策兼顾公平,不强行压销量;建立防窜货管理系统,建立区域识别码;建立严格的窜货处罚制度并坚决执行。第二步,事中——充分沟通:对于不遵守商家指导价格体系的客户,要抽时间逐一拜访,深入沟通,要求其按照公司的指导价格进行销售。第三步,事后——刚性执法:分析窜货成因,界定责任人,严格按照公司窜货管理制度进行处罚。 企业可以派相关人员对市场进行督导,可以运用“四定五步工作法”,所谓的“四定”是指:1.定人:每个督导小组只负责一个区域,2.定线:督导人员按省时、车辆不走重复路线原则制定督导线路;3.定量:按流程、按标准督查市场;4.定时:根据工作量在规定时间内督导各市场。五步流程分别为:1.到达制定市场2.渠道价格抽查(流通、餐饮、商超等);3.发现低价现象4.了解低价原因5。填写督导报告。值得注意的是,可以将督导报告指数化,比如,在督导的日常巡查中,着力搜集价格变化数据,建立价格动态监测机制,每月/季进行一次联席会议,贯彻价格红线制度,越线必究。